每日提醒:
气象科普
问天赚钱”渐成气候 气象经济尚存四大缺憾
作者: 发布日期:2016/5/26 10:35:57
次浏览
前日,在华中果批市场做水果生意的张先生找到武汉气象台,要求补订下半年的气象信息。张先生说,一批进货如果碰上3个雨天,他损失至少在5万元以上,但如果天气摸准了,只要做成一笔生意,一年几百块钱的气象信息费就赚回来了。
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像张先生一样,开始意识到“气象经济”的重要性。在经济学界流行的“德尔菲气象定律”指出,企业在气象上投入1元,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,投入与产出比为1:98。
似乎是作为印证,气温与销售额的正比关系,也体现在各大商场的销售上。鲁巷广场的统计结果显示,温度上升,销售额呈增加趋势:7月17日(周六),最高气温35℃,该商场当天销售94万元;7月24日(周六),最高气温37℃,当天销售近120万元。在中百仓储,这两天的销售数字分别是1700万元、1800万元。拉动销售的,主要是空调、夏令服装、鞋类、日常用品,还有蔬菜、瓜果、熟食、半成品等。
据商界人士介绍,国内各空调厂家都与专业气象台建立了联系,定期购买气象信息。一些商业企业也与气象部门合作,依据天气预报对进货与储备等环节进行决策。随着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越来越高,这些灵活利用气象信息的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。
但是,仍有不少商家尚未意识到这一点,此前高温中部分商家空调断货,就让一些空调厂家后悔不迭。
高温商机数据说话
空调:每五秒卖出一台
空调完全是靠天吃饭!7月24日(周六),最高气温37℃,武汉工贸家电当天销量高达6000台,按一天营业8小时计算,平均每5秒钟就有一台空调被买走。
但在8月12日,最高气温32℃,空调销售直线下跌,当日销量降为2000多台。
冷饮:美怡乐最高日销150吨
炎炎夏日少不了冷饮解渴。湖北美怡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健介绍,最热的那段时间,冰淇淋、糕、冰棒等冷饮的销量,每天都达150吨以上。近几天气温略有下降,每天的销量已降到100吨左右。
出租车:每天多赚近百元
天热,市民耐不住高温,纷纷打的出行。出租车司机方师傅告诉记者,高温时生意比平时多出十几笔,不过因为多数都是短途,收入比平常多出四五十元。最热的那天收入460元,比平常多了近百元。
市民任小姐说,上个月,她打的的钱,比往常多花了近200元。
游泳池:疑海沙滩日纳五千客
烈日炎炎,最爽不过下水清凉。东湖疑海沙滩浴场负责人介绍,从上月下旬到本月初这段高温期,该浴场每天都有两千人左右,最热的那天更是超过了五千人。能够容纳近500辆车的停车场每晚都爆满。
桶装水:一家店子日送百桶
高温使桶装水进入了火爆的销售时节。在武昌徐家棚乐百氏连锁店,记者看到,送水工忙碌地搬送着一桶桶纯净水,销售员不停地接听订购电话。销售员小李介绍,这个小店一天至少要送七八十桶水,气温最高的时候,他们送过一百多桶。
“热经济”尚存四大缺憾
专家称,夏季酷热的武汉,热地带、热气候、热人流,必然酿造“热消费”,这在现代工业经济中,其实是一种稀贵的经济资源。但反思热经济,仍有许多商机被商家错失。
缺憾一:门外客流引不进门内
现象:夏日里晚7时过后,商场内客流明显增加,但同时,有不少人只在门前纳凉,并不入内。如何将人气从门外吸引到门内,成为不少商家面临的难题。
建议:针对夜间消费者多为休闲消暑、带钱较少、随机购买性较强等特点,商家应做好延长营业时间的准备工作,如为顾客提供免费茶水、赠送水上乐园游园券、晚间购物特别优惠等,尽量增加客流量。
缺憾二:心欲促销却缺乏主题
现象:夏天,商家夏令商品种类繁多,但促销无主题,顾客一般随机购买,难以吸引更多的人气。
建议:商家应通过主题营销活动,以吸引顾客。去年夏天,有商家举办了“阳伞节”,大做夏日防紫外线文章,结果仅此一项商品,日销售额即高达数万元,在同行中创下纪录。
缺憾三:时令消费仍有些脱节
现象:炎炎烈日,天气闷热,很多游人逛商场,不是去买东西而是享受商场里的冷气。所以每到中午,大商场里凡是有椅子的地方,就有人呼呼在睡。另外,进城办事的商户,想找地方临时休息,更是难上加难。
建议:填补夏日消费断裂层,大有文章可做。如开办“午睡店”、“钟点旅馆”、“午休茶社”、“家庭旅馆”、“2元淋浴店”等,一定会备受欢迎。
缺憾四:气象服务需提高水平
现象:尽管气象经济正逐步走向市场,但我国商业性气象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。一是使用气象信息指导生产的单位不普遍,二是气象服务品种单一,缺乏较强的操作性。
建议:向发达国家学习,尽快提高商业气象的服务水平。西方国家已开发出种类繁多的气象指数,让商家如鱼得水。如德国啤酒指数:夏季气温每上升1℃,就会新增230万瓶的啤酒销量;日本有空调指数:30℃以上的气温多一天,空调销量即增加4万台。此外,还有乘车指数、冰淇淋指数、泳装指数、食品霉变指数等,商家可据此提前确定生产营销计划。
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像张先生一样,开始意识到“气象经济”的重要性。在经济学界流行的“德尔菲气象定律”指出,企业在气象上投入1元,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,投入与产出比为1:98。
似乎是作为印证,气温与销售额的正比关系,也体现在各大商场的销售上。鲁巷广场的统计结果显示,温度上升,销售额呈增加趋势:7月17日(周六),最高气温35℃,该商场当天销售94万元;7月24日(周六),最高气温37℃,当天销售近120万元。在中百仓储,这两天的销售数字分别是1700万元、1800万元。拉动销售的,主要是空调、夏令服装、鞋类、日常用品,还有蔬菜、瓜果、熟食、半成品等。
据商界人士介绍,国内各空调厂家都与专业气象台建立了联系,定期购买气象信息。一些商业企业也与气象部门合作,依据天气预报对进货与储备等环节进行决策。随着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越来越高,这些灵活利用气象信息的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。
但是,仍有不少商家尚未意识到这一点,此前高温中部分商家空调断货,就让一些空调厂家后悔不迭。
高温商机数据说话
空调:每五秒卖出一台
空调完全是靠天吃饭!7月24日(周六),最高气温37℃,武汉工贸家电当天销量高达6000台,按一天营业8小时计算,平均每5秒钟就有一台空调被买走。
但在8月12日,最高气温32℃,空调销售直线下跌,当日销量降为2000多台。
冷饮:美怡乐最高日销150吨
炎炎夏日少不了冷饮解渴。湖北美怡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健介绍,最热的那段时间,冰淇淋、糕、冰棒等冷饮的销量,每天都达150吨以上。近几天气温略有下降,每天的销量已降到100吨左右。
出租车:每天多赚近百元
天热,市民耐不住高温,纷纷打的出行。出租车司机方师傅告诉记者,高温时生意比平时多出十几笔,不过因为多数都是短途,收入比平常多出四五十元。最热的那天收入460元,比平常多了近百元。
市民任小姐说,上个月,她打的的钱,比往常多花了近200元。
游泳池:疑海沙滩日纳五千客
烈日炎炎,最爽不过下水清凉。东湖疑海沙滩浴场负责人介绍,从上月下旬到本月初这段高温期,该浴场每天都有两千人左右,最热的那天更是超过了五千人。能够容纳近500辆车的停车场每晚都爆满。
桶装水:一家店子日送百桶
高温使桶装水进入了火爆的销售时节。在武昌徐家棚乐百氏连锁店,记者看到,送水工忙碌地搬送着一桶桶纯净水,销售员不停地接听订购电话。销售员小李介绍,这个小店一天至少要送七八十桶水,气温最高的时候,他们送过一百多桶。
“热经济”尚存四大缺憾
专家称,夏季酷热的武汉,热地带、热气候、热人流,必然酿造“热消费”,这在现代工业经济中,其实是一种稀贵的经济资源。但反思热经济,仍有许多商机被商家错失。
缺憾一:门外客流引不进门内
现象:夏日里晚7时过后,商场内客流明显增加,但同时,有不少人只在门前纳凉,并不入内。如何将人气从门外吸引到门内,成为不少商家面临的难题。
建议:针对夜间消费者多为休闲消暑、带钱较少、随机购买性较强等特点,商家应做好延长营业时间的准备工作,如为顾客提供免费茶水、赠送水上乐园游园券、晚间购物特别优惠等,尽量增加客流量。
缺憾二:心欲促销却缺乏主题
现象:夏天,商家夏令商品种类繁多,但促销无主题,顾客一般随机购买,难以吸引更多的人气。
建议:商家应通过主题营销活动,以吸引顾客。去年夏天,有商家举办了“阳伞节”,大做夏日防紫外线文章,结果仅此一项商品,日销售额即高达数万元,在同行中创下纪录。
缺憾三:时令消费仍有些脱节
现象:炎炎烈日,天气闷热,很多游人逛商场,不是去买东西而是享受商场里的冷气。所以每到中午,大商场里凡是有椅子的地方,就有人呼呼在睡。另外,进城办事的商户,想找地方临时休息,更是难上加难。
建议:填补夏日消费断裂层,大有文章可做。如开办“午睡店”、“钟点旅馆”、“午休茶社”、“家庭旅馆”、“2元淋浴店”等,一定会备受欢迎。
缺憾四:气象服务需提高水平
现象:尽管气象经济正逐步走向市场,但我国商业性气象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。一是使用气象信息指导生产的单位不普遍,二是气象服务品种单一,缺乏较强的操作性。
建议:向发达国家学习,尽快提高商业气象的服务水平。西方国家已开发出种类繁多的气象指数,让商家如鱼得水。如德国啤酒指数:夏季气温每上升1℃,就会新增230万瓶的啤酒销量;日本有空调指数:30℃以上的气温多一天,空调销量即增加4万台。此外,还有乘车指数、冰淇淋指数、泳装指数、食品霉变指数等,商家可据此提前确定生产营销计划。